正在阅读:【永城地名故事】酂阳、薛湖的传说,裴桥的来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永城文化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永城地名故事】酂阳、薛湖的传说,裴桥的来历

转载 飘飘2023/03/20 09:50:4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永城融媒 作者: 20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酂阳的传说

□ 刘正良


隋朝末年,隋炀帝大兴土木,征用数百万民工开挖西起登封、东达扬州的人工运河通济渠(即古汴河)。

施工期间,为便于管理,沿线每隔十多里设一驿站,每个驿站都有官府委派的督工。当时,在现在的永城市酂阳镇设一驿站,督工叫麻叔谋。
麻叔谋一脸凶相,满脸络腮胡须,为人奸诈凶狠,民工们恨他、怕他,背地里称他“麻胡子”。

麻胡子有一怪僻——每天必吃一碗羊眼球,天天派人到乡下为其剜羊眼球煮食。当地养羊的人为使自己养的羊免受剜眼之害,便及早转移到别处。

时间稍长,这一带便见不到羊的踪影,听不到羊的叫声,外地人便称这地方为“挫羊”(羊少的意思),后因邻近酂城而演变为“酂阳”。

这天,两名被派去剜羊眼球的差人没找到羊,怕见了麻胡子受到训斥,便将遗弃在荒野中两个死婴的眼球取出。麻胡子吃后连声叫好,吩咐“以后就吃这样的羊眼球”。

差人为完成任务,四处寻找死婴,在找不到死婴时,便强行剜取农家正常小孩的眼球充数。

此消息传出后,有孩子的人家纷纷携儿带女逃避他乡,使挖河的民工走失大半。

由于延误了工期,再加上民众纷纷告状,上层怪罪下来,将麻胡子定罪并决定公开处斩。

对麻胡子开刀问斩那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远近村民闻信后相互转告。许多受害人为泄胸中怒气,身藏刀剪,赶赴斩杀麻胡子的刑场。

麻胡子被斩后,愤怒的村民蜂拥而上,争相剪割其肉,回家后剁成肉末,掺到野菜里煮粥食之,名曰“吃麻胡子”。

从那以后,酂阳周边民众始终保持着每年腊月初八吃“麻胡子”(即腊八粥)的习俗。

编者简评 》》》》》》

多行不义必自毙。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麻叔谋”确有其人。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古代人民群众对欺压民众者的强烈憎恨,对封建制度的极度厌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持续传承这一法宝,才能实现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


薛湖的传说

□ 刘东方


薛湖镇位于永城市北部,东与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为邻,南与陈集镇接壤,西与太丘镇毗邻,北与夏邑县火店镇相连,行政区域总面积124.54平方千米。

1945年设薛湖区;1959年成立薛湖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薛湖乡”;1998年撤乡设镇;2005年原滦湖乡撤并至薛湖镇管辖。

据民间传说,唐朝名将薛仁贵初参军东征高丽时,适逢老母生病,耽误了行程。母病愈后急忙单枪匹马、星夜兼程,追赶东征部队。走到现在的薛湖时,因人困马乏,见前面横着一处面积很大的湖,湖边有一棵柳树,便停下来,将马拴在柳树上,用手捧了湖水狂饮。饮后因连续赶路,浑身燥热,便脱掉随身铠甲,倒在树下休息,一躺下便鼾然睡去。但热身子、饮冷水、吹凉风,便中了风寒,一卧难起。

附近村上的王长锁老汉由此经过,发现病中的薛仁贵,急忙找人把他抬到自己家,一面烧热汤喂饮,一面找当地医生诊治。

三天后,大病刚愈的薛仁贵虽身体虚弱,仍不顾王长锁一家人的再三劝阻,提枪上马,踏上征途。

薛仁贵走后,人们便将他拴马饮水的湖称为“卸甲湖”。

三年后,薛仁贵因在军中战功卓著,已升任将军。率军凯旋时路经卸甲湖,怀着报恩之心再寻王长锁,才知道王长锁因身染怪病已于前几天去世。其妻和其子王毛孩正在重病之中,已奄奄一息。

薛仁贵急令全军就地驻扎,命快马请来当地名医。经细心治疗,母子逐渐恢复健康。

为报答薛仁贵救命之恩,毛孩的母亲让毛孩认薛仁贵为义父,并随薛仁贵姓薛。

毛孩成人后,取名“薛怀贵”从军,从此家丁兴旺,逐渐发展为当地名门望族。当地人便将御甲湖改称“薛家湖”,后逐渐演变为“薛湖”。

薛湖镇如今已发展为工农商各业同步发展的中州名镇,以料鲜味美而著称的薛湖煎包畅销全国各地。

编者简评 》》》》》》

没有王长锁善心相救,历史上可能就没有唐朝名将薛仁贵;没有薛仁贵义救王毛孩母子,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薛湖”之名。常怀善念,心必静之;常做善事,天必佑之。建设平安、和谐、幸福、美丽新永城,就要从干群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关爱、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开始。


裴桥的来历

□ 刘正良


裴桥镇地处永城市西南部,东与马桥镇、双桥镇相连,南与李寨镇接壤,西与卧龙镇毗邻,北与王集镇交界,行政区域总面积119.58平方千米。包河(历史上的苞水)横贯裴桥东西,把裴桥一分为二。

很早以前,现在裴桥镇政府所在地散居着几户居民,分属胡、万、李三姓,邻村人便称这里为“三家村”。

明弘治年间,从山西迁来一裴姓人家,膝下一子一女,儿子是个铁匠,锻制的镰刀、锄头、抓钩等农用工具,既美观锋利,又经久耐用。女儿是名裁缝,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经她缝制的衣服又省布料又合体。远近村民常常找他们兄妹打制新农具、修改旧农具,做新衣、修旧衣,来往客人不断,拉动了人流。这块原本沉寂的土地,逐渐增加了生活的烟火味,渐渐形成了客来人往的小集镇。

横跨包河的有一座小木桥,叫“塔岗桥”,因年久失修,风吹雨蚀,逐渐无法通行,严重影响了包河南北交往。

日子过得稍好一些的裴氏为感恩远近村民的信任、支持,慷慨牵头捐资,请人对塔岗桥进行了修复加固,使桥体上下焕然一新,恢复了包河南北的正常通行。

两岸村民感念裴氏的爱心义举,便改三家村为“裴村”,将刚修复的桥称为“裴村桥”。以后村随桥名,逐渐演化为“裴桥”。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名将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曾进驻裴桥、李寨一带,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抗日救亡,留下诸如“彭雪枫书案店卖马救饥民”“李家洼军民联合开沟排水”“麻冢集创办抗大四分校”等世代留传的故事。

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淮海战役,裴桥曾是重大决策地和指挥所。1948年10月,淮海战役总前委来到裴桥,在胡家大院召开一次重大军事会议,传达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淮海决战的重要指示,具体部署作战和支前工作。会后,陈毅、邓小平等又在胡家大院连续住了30多天,就近指挥陈官庄决战。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裴桥于1949年建区;1959年成立裴桥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裴桥乡”;1998年撤乡设镇至今。

随着裴桥客运站的启运,裴(桥)耿(皇寺)、裴(桥)观(堂)等跨省公路的开通,裴桥必将在连接豫皖交流、激活省际商旅中发展为永城市西南部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工商兴旺、和谐富强的经济重镇。

编者简评 》》》》》》

古时候,许多刚刚维持温饱的农民能主动奉献爱心、捐赠公益,充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在永城这块肥沃的大地上根深蒂固,永城人血管里流淌的每一滴血液无不充盈着善的细胞、爱的基因。这就是永城之所以成为大爱之城、仁义之城、成功之城的根脉所在。


市民政局 市融媒体中心 联办

来源:永城融媒(id:ycrmgv)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