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全面抗战时期永城地区革命武装历史梗概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永城文化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全面抗战时期永城地区革命武装历史梗概

转载 飘飘2018/11/06 17:24: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永城生活网 225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全面抗战时期永城地区革命武装历史梗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日军铁骑踏破家乡之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支永城抗日武装揭竿而起,相继成立比较大的抗日武装,主要有3支:永城抗日救亡学生大队、永城抗日游击队、永城独立团。此后,各边沿县也相继成立了地方抗日武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5月12日,永城沦陷。在中共永城工委领导刘屏江、盛税堂、王卓然、陈建平等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组建了永西北、永东北、永东、永东南、永西等几支抗日救亡学生队。1939年4月,把5支抗日学生队统一整编为学生大队;7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决定,将永城抗日救亡学生大队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独立大队;9月,寿松涛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独立大队近400人上升为主力部队,编为3团3营;11月,永城3区胡克明带着300多人编为3团4营。
1938年9月,鲁雨亭抗日游击队成立。1939年8月29日,鲁雨亭部966人被正式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总队。到1940年3月,1总队发展到3000余人;12月,耿吴刘叛变后,为纪念鲁雨亭、瓦解刘子仁,将17团逃回来的部队与夏永砀边区武装合编为雨亭总队。
1939年11月,在永城县西南的何井成立永城县抗日独立团。1940年12月耿吴刘叛变后,永城县独立团上升为主力,和原18团3营合并,成立八路军4纵6旅新18团。
1940年年初,永城县自卫队员发展有万余人。为了统一领导全县各区队、乡队和自卫队,1940年2月,成立了永城县自卫军司令部。1941年5月,由于新四军4师撤离,永城县自卫军解体。
1944年11月,成立了永城县总队,同时在永南涡北成立永涡总队,在永城西部成立永商亳县总队;12月中旬在永城北部成立砀南大队。1945年3月,在永城东部由宿西、萧县两个县总队和起义部队合编为宿西抗日常备队。
1945年8月中旬,新四军4师11旅33团成立,由雪枫县总队2大队、萧县总队1大队和宿西县总队3大队等组成。
(市委党史办供稿)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