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让党晖照亮每一个困难家庭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永城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让党晖照亮每一个困难家庭

转载 飘飘2019/01/08 17:23:3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永城生活网 241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让党晖照亮每一个困难家庭 


发放救助金

本报记者 马 倩
曾经,他们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为社会发展贡献了青春与力量。后来,他们在改革的浪潮中下岗分流、自谋生路,有些家庭面临年龄偏大无就业能力、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有些家庭因病、因灾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困难职工的生活冷暖关乎民生福祉。“下岗职工过去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些家庭因病致贫导致生活困难,党和政府应该加大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带着责任和感情着力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让党晖照亮每一个困难家庭。”去年4月,市委书记、市长李中华在看望慰问下岗困难职工过程中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下岗困难职工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对扎实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进行部署。
目前全市困难职工还有多少人?致困原因是什么?如何通过精准扶贫帮助他们早日实现解困脱困,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掉队?自去年4月份我市启动“党晖温暖·城市解困”帮扶行动以来,以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方式,精准识别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通过实施对口帮扶、属地帮扶、就业帮扶等,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他们有的有了新工作,有的不再为医疗费发愁,有的即将住上保障房,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精准识别,“海选”困难职工
刘素萍和丈夫李长波是我市纸业公司下岗职工,2014年李长波因脑出血导致半身偏瘫,2015年刘素萍查出患乳腺癌,2017年病情再次加重转为肺癌,两个月的化疗费用近万元;下岗职工朱春芳的儿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沉重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负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无限压力……
去年4月份以来,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对全市低保范围内有劳动能力而未充分就业、收入或生活水平低于低保线而未纳入低保、支出性生活困难、城市困难农民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困难职工等“五类重点人群”进行入户认定、审核,准确掌握各系统、各单位困难职工的规模、数量、分布等情况。刘素萍、朱春芳等困难职工的信息被详细记录在册。
为精准识别出困难职工层次和需求,我市还成立了由纪检、人事、劳动、民政、公安、工商、房管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的核查组,由市总工会班子成员任核查组组长,对全市3121名下岗困难职工进行分类、摸底排查,并通过专业网对拟帮扶对象的身份、住房、车辆、工商注册、信誉等有关信息进行比对,并根据致困原因,对拟救助对象分类建档,做到一户一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67名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职工分八批在《今日永城》、永城电视台、工会微信平台、帮扶中心、基层工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示。
“几个月以来,全市的工会干部全员行动,对困难职工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主动到困难职工家中摸实情、出实招,建立台账,确保不漏掉一名困难职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丽娟说。“海选”后建立的一户一档,包括困难职工家庭致困原因、申请表、所在工会审核意见、各类证明资料等,并实施全程跟踪、动态管理,为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

精准帮扶,量身定制送真情
一户一档为精准帮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在对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详细分析后,市总工会为每名困难职工量身定制了帮扶措施。“通过分析发现,困难职工基本分为本人或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无力承担子女高昂学费和遭受重大意外事故三个主要致困类型。为此,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商讨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确保让困难职工看得起病、让困难职工子女上得起学、让下岗困难职工就得上业、让困难职工住得上房。”冯丽娟说。
除“两节”慰问、发放救助金等常规救助措施外,还采取个性化精准帮扶措施:提高困难职工看病报销比例,实施大病保险再报销、民政兜底保障;利用好“大学圆梦”基金,使贫困学生享受到各种教育资助政策红利;将困难职工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覆盖范围,并对特困职工给予一定政策帮扶;协调落实公益岗位,帮助部分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组织各基层单位、企业、劳动模范等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联合卫生部门及爱心企业为困难职工实施健康帮扶;举办技能培训班,为困难职工家庭提供面点师、按摩艾灸、特色小吃、家政服务、汽车维修等培训;为困难残疾职工免费提供轮椅……
去年8月,困难职工朱春芳的儿子朱博文被送往市中心医院接受免费系统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邀请了郑大一附院的专家到其家中会诊,进一步商讨治疗方案。得知孩子还有希望站起来活动,朱春芳喜极而泣。
在百花街的停车场里,已下岗20余年的邵天堂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停车场收费员的工作使他一家每月增加了1700元的收入。看病能报销,生活有保障,他与患病的妻子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在盛世家园小区9号楼里,困难职工梁杰带着妻子乘坐电梯走向新家,58平方米的公租房里不仅有“双气”,还做了简单的装修。“在厨房做个橱柜,搬过来时只要带着床和铺盖就行了。”阳光透过明亮的窗照进屋里,梁杰与妻子两两相望,眼中浸满了泪水。
……
自“党晖温暖·城市解困”帮扶行动开展以来,我市每名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

拓宽服务,温暖更多困难家庭
年仅33岁的高子雅,身患尿毒症已有5年,孤身一人生活,无收入来源,长期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其生活十分困难。城关镇帮扶工作站通过深入排查筛选将其纳入帮扶名单,由城关镇财政所、市中心医院进行“多对一”结对帮扶,帮助她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党晖温暖·城市解困”帮扶行动中,市总工会进一步健全送温暖机制,以帮扶中心为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整合帮扶资源,为广大困难职工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帮扶服务。目前已在29个乡镇、15个市直单位建立了帮扶工作站,在83个行政村和社区建立了帮扶服务点,各级工会联动,把帮扶资金瞄准最困难的职工,对困难职工开展梯次化帮扶,实现送温暖工作的经常化、常态化,织密了“三级”保障网络。
永城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其外出农民工有30余万人。大多数农民工还处于弱势群体,农民工家庭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诸多困难,亟需工会组织的帮助和服务。在“党晖温暖·城市解困”帮扶行动中,市总工会还积极开展农民工“双向”服务工作,使农民工无论在本市或外地,不管是本人还是其家庭成员,都能够享受到工会提供的服务。
围绕“双向”服务机制,目前,市总工会已建立“内三级”农民工服务中心1个、服务站9个、服务点20个,覆盖农民工4万余人;在北京、东莞、义乌、常熟等地分别建立农民工服务站点,形成输入地“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的“外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内三级”“外三级”服务组织之间与全市各级工会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农民工“双向”服务能力。
发放救助资金332.1万元、结对帮扶591户、免费体检943人、送医上门服务26次、提供300余套保障性住房、240人参加技能培训、发放轮椅500辆……帮扶措施落地有声,关爱呵护细致入微。这个寒冷的冬天,因为党晖的照耀,困难职工感受到了浓浓暖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