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桥镇:乡风文明结硕果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永城资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新桥镇:乡风文明结硕果

转载 飘飘2019/01/16 14:00:0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永城生活网 142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新桥镇:乡风文明结硕果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为着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我市于去年实施了“乡风革命”,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得到遏制。
新桥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暨敬老尚俭工程,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通过乡风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形成了学好人、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榜样的力量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幸福美丽新桥积蓄正能量。
“我们坚持用乡风文明之魂筑牢乡村振兴之基。”新桥镇党委书记苏建军说。
好人现象带动众乡邻。在商丘市组织开展的“商丘好人”评选活动中,我市共6人获选,来自乡镇基层的有3人,其中有2人来自新桥镇,分别是王芳和卢连芳。这一成果,是该镇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暨敬老尚俭工程的有力体现。
2015年,新桥镇老孙庄村村民王芳的公公身患中风,接受两次大脑手术,住院一年多方省人事,丈夫外出打工挣钱,照顾老人的重担便落在了王芳身上。公公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王芳毫不嫌弃,一直细心照料,从不怠慢,一日三餐她用勺子一口一口把饭喂到老人嘴里。在王芳的精心照顾下,公公的身体一天一天好转。但祸不单行,婆婆又不慎摔折了腿,繁重的家务使她不堪重负,身体暴瘦了40斤。即便如此,她也从未想过放弃,在她的影响下,子女也懂事好学,都被学校评为“五好学生”。
十多年前,新桥镇侯楼村村民卢连芳的丈夫意外离世,受到打击的公公卧床不起。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卢连芳的肩上,倔强又坚强的她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默默地独自挑起这个家的重担:全身心地照料着公公,洗头、洗脚、擦身体、换衣服、端屎端尿,毫无怨言。
卢连芳用她柔弱的身躯支撑了这个贫穷而又温馨的家,用她超人的毅力和无私的爱践行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用她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诠释了“孝”的深刻内涵。
两人的事迹传遍新桥,左邻右舍都为她们的孝行点赞。“乐观开朗的王芳,从不把困难挂在嘴边,
她的孝行感染了我们,她的乐观值得我们学习。”王芳的邻居卞芳芹说,“这都得益于我们镇开展的‘好媳妇’评选活动,让大家相互学习,比学赶超。”
据了解,新桥镇每年举办一次乡风文明评选活动,层层筛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乡贤人物、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坚持群众评选原则,让群众真正成为创评的主体。一名“好媳妇”带动一个村,一个“文明家庭”带动众乡邻,“新桥好人”不断涌现,善行义举温暖全镇,文明之风吹遍新桥。
移风易俗让群众得实惠。新桥镇通过不同方式,大规模、深层次倡导文明新风,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孝善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引导农村群众孝老敬老,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和封建迷信活动。“治理大操大办、热衷攀比等不良风气,推动移风易俗,我们和村民有一个‘美丽之约’,就是红白理事会约定。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村民们很支持,效果也很好。”新桥镇相关负责人朱学永在介绍该镇推进乡风文明创建活动经验时说道,“例如朱楼村20年丧事简办,为村民减负200万元,家家厚养薄葬已经成为这个村的风俗。”
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文明新风尚树立起来了,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桥镇党委、政府时刻关心的工作。该镇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推进文化阵地建设,精心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干群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每年年初,由宣传部门牵头,该镇文化服务中心拟定全年文化活动计划,镇财政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各村群众文化活动支出,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该镇文艺演出队伍唢呐班、业余柳琴剧团、广场舞团队、电影放映队等,利用传统节日、农闲业余时间进村演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文明不断提升。
文明之风徐徐来,乡村振兴奏华章。现在,新桥镇婚礼尚俭的多了,孝敬老人的多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文明在新桥镇生根发芽,让乡村有了新风貌,农民有了新面貌,为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