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永城地名故事】​演集、​城关的由来,蒋口的传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永城文化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永城地名故事】​演集、​城关的由来,蒋口的传说

转载 飘飘2023/04/13 09:09:5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永城融媒官V 作者: 150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演集的由来

□ 刘正良


现在的演集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很多人以为就是演集村,实际上是由演集、关庄两个村组成的。两村居民多年交叉居住,门户相对,鸡鸭同群,但行政体制上相互之间长期是清清白白,各有各的管理层。形成这种局面有很久的历史渊源。


很久以前,演集这里只有永(城)徐(州)官道上的一家客店,专供来往客人途经此地时歇脚、饮茶、临时食宿。因店主人姓关,店名便叫“关家客店 ”。


北宋名将呼延赞因屡立战功,先后荣任辽州刺使、骁勇将军等职。按宋朝惯例,皇帝赐其食邑地(又名职田, 是朝廷按官员职级给予的俸禄补贴和奖励)。呼延赞的职田就在现在北到演集、南到原贺寨村的范围内。


这么大面积的职田要有人耕种,呼延家便雇用了很多佃农,分别安排在关家客店和原贺寨村的位置居住。因为当时的呼延家代表官府,所有佃农名义上都受雇于官府,南面的叫“南官庄 ”,北面的叫“北官庄 ”。


由于呼延家有官府支持,生产条件明显优于一般农户,职田庄稼长势好、收入高 ,曾有“ 南官庄,北官庄,中间夹个大粮仓”之说。


常言说,“人往高处走”,主动加入南、北官庄佃农队伍的人逐渐增多,山东的演艺队闻信后也赶来凑热闹。官庄人干官活、吃官饭、收入高,再加上北官庄占据官道,交通便利,西邻永城古城,东靠茴村,北接丁集,容易聚集人流。于是,演艺队便在北官庄安营扎寨,农闲时演出,农忙时帮助耕作职田。每至农闲时,周边十多里范围内的村民纷纷到官庄看演出,人们便把这里叫作“演艺集”,简称“演集”。


原北官庄的人以耕种官田为荣,不愿随波逐流加入演集队列,辱没了其 “官家人”的声誉,便仍然保留官庄的称谓。这便形成了一村两名的局面并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官庄人至今也拿不定主意叫什么,有时写成“官庄”,有时又写成“关庄”。 清朝末年,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演集曾一度改称“新民店”。但延续时间较短,很快又恢复了原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1975年建演集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演集乡;1995年撤乡设镇;1996年,永城撤县设市,行政机关东迁至沱河北岸演集镇大谢庄村。


2000年,为加强城区管理,演集镇政府撤销原谢庄、贺寨、班庄、余庄等4个行政村,增设百花、菊花、永兴、车站、欧亚、月季、沱滨、文化等8个社区。2008年撤销窦楼、黄庄、张楼、李庄、胡楼等5个行政村,增设中原、雪枫、团结、牡丹、铁东、明珠、阳光、民生、铁西、华星10个社区。


2014年12月,从月季社区析出东升社区;2017年4月,从百花、菊花社区析出永安、光明社区;2017年9月,撤销演集、关庄、郭楼、谢楼、胡阁等5个行政村,增设演集、汉润、滨湖、益民、文苑 5 个社区;2021年9月,雪枫社区更名为“振兴社区”。


2014 年7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演集镇行政建制,设演集街道,原演集镇所属村(社区)分别划入新设立的演集街道、日月湖街道和雪枫街道,2021年实施到位。


编者简评 》》》》》》

地名的演变往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风向标,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历史的发展走向,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变化,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价值取向。在这些方面,演集表现得尤为明显。


蒋口的传说

□ 刘正良


蒋口是永城市的西面门户,东邻沱滨街道,南接十八里镇,西与酂阳镇毗邻,北与太丘镇、顺和镇交界,现行政区域总面积 83.86 平方千米。


北宋末年,淮滨县一蒋姓青年新婚不久便身染一种怪病,食无味,坐不安,长期失眠。医生判定其命难久长,劝家人尽量满足其需求,让他多吃少干,乐享余年。


这蒋姓青年粗通文墨,同新婚妻子倍加恩爱。听了医生的意见后,夫妻二人均如雷击顶,怎么也不愿接受这一残酷的预判。


经过数天的思想斗争,为少连累家人,蒋姓青年便同妻子商量:“我别无牵挂,就是舍不得你。你陪我一起出去吧,咱们一起看看外面的大好河山。哪一天我真的不行了,处处黄土慰孤魂,你随便把我就地埋了就行,也不枉咱夫妻一场。如有来世,我还等你。”


夫妻抱头痛哭了半夜,简单准备点盘缠,瞒着家人连夜结伴出行了。


他们走走停停,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日夜,走到了一条被当地人称为“洨水”(即沱河)的地方。他们发现这条自西而来、蜿蜒东去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S”弯,弯出一片开阔的空地,两岸绿树摇曳,沟内清水缓流,土壤极为肥厚。


蒋姓青年站在堤下仰望,只见长堤如山、绿柳成林,野花奇艳、黄鹂起舞;潺潺河水中不时有一两条欢快的鱼儿跳出水面,似在招呼他们:“留下来吧,我们欢迎您!”


“多好的地方,多美的田园,能葬在这地方,死也值了。”蒋姓青年一改多日的愁容,抱着媳妇欢呼起来。


他们就近拣拾些树枝、芦苇、野草,在向阳的堤脚处搭了一个简易庵棚住了下来。


从此,夫妻俩常常手挽手、肩搭肩,哼着小曲,采野花、挖野菜、拣野果。后来,他们发现水中的鱼很多,便买了粘网捕鱼,吃不完的就地晒成干鱼。时间长了,他们住的庵棚周围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干。


当地人发现后便要买他们的鱼和鱼干,他们分文不取,慷慨相送。吃了他们鱼的村民便给他们送来了蔬菜、 粮食、面粉,还有不少南岸的村民泅水过来交换。


入冬后天气转凉,蒋姓青年为使南岸村民免受凉水之寒,便请人打了一 艘小木船来回接送。北岸村民发现后,有人需要到南岸办事,也乘坐他们的小船。渐渐地,这里发展成一个沟通南北交往的渡口,当地人知道摆渡人姓蒋 ,便称这里为“蒋渡口 ”。


附近的捕鱼人发现后,也把自己捕的鱼送到这里交易。渐渐地,这里便形成一个小市场。 冬去春来,数十个寒暑过去,蒋姓青年的病不仅没有恶化,且身体越来越好。在当地建房置院,夫妻俩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且连续生了三儿一女。


看到蒋氏夫妇的变化,有些来这里交易的人,也学着蒋氏夫妇建房定居下来 ,后来形成了一个小集镇,附近人便称这里为“蒋河口”,后又简称 为“蒋口 ”。


蒋氏夫妇双双享年90多岁,后世人丁兴旺,其后裔以蒋口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在方圆十多公里范围内,逐渐形成蒋前口、蒋后口、蒋东口、蒋西口、蒋小楼、蒋荫庄、前蒋楼、后蒋楼、蒋庄、蒋老家等十几个以蒋姓冠名的村庄。


民国时期,蒋口属顺和区;1958 年成立蒋口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为蒋口乡;2000年5月撤乡设镇至今。


编者简评 》》》》》》

无论健康还是事业,人的意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言说的“笑一笑十年少”,世界成功学“我认为我行我就行”的理论,都在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信念,保持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奋斗,前途便是光明的。


城关的由来

□ 刘正良


现在的永城市西城区,自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属地”始建永城,至 1996 年永城撤县设市行政机关搬迁到东城区,在长达 13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永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隋朝末年,为畅通南北,隋炀帝组织规模浩大的民工队伍,开挖了隋唐大运河 ,又 叫“通济渠”、“汴水”或“汴河”。


通济渠西起荥阳,东达江都,全长650公里,途经今永城市马牧、酂阳、十八里、城关、侯岭等地,在现在的崇法寺街道设一港口。 因当时在马牧、马桥、侯岭等地官养的军马和从民间收购的马匹都要经此港口外运,便叫“马浦口”。马浦口人越聚越多,逐渐形成一个以通济渠为中轴线、南北双向发展的集镇,便叫“马浦镇”或“马浦城”。


唐武德五年(公元 622 年),永城县署从古城赵庄迁至马浦城,取“新的开始”“美丽活力”之意改称“马甫城”。1945年1月,为纪念抗日名将彭雪枫 为国捐躯,将永城县改名为“雪枫县”;同年9月永城县城解放,成立雪枫市。


1946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永城县城,改称“中山镇”。


1947年10月,永城县城再次解放,在县城设城厢区,后改名“城关区”。


新中国成立后,为规范地名,城关区改称“城关镇”;1958 年建城关镇人民公社;1983年复改为城关镇。


2014年7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关镇原建制,设崇法寺街道,2021 年正式实施。


城关作为绵延1300多年的文化古城,每一寸土地上都留有永城变化 发展的历史印记 ,每一块古砖上都记载着古今永城人与自然抗争、战邪惩恶、不断创建文明幸福新永城的风流故事。 其中,位于其东北 隅的宋代崇法寺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让胡同、秀才营、王三善与苏三等世代相传的故事,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丁牌坊、王牌坊、城隍庙、黑学、黉学、魁星楼、古城墙、城里狮子城外头、南海寺等均留下永城人世世代代津津乐道的历史记忆。


永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后,不甘寂寞的城关人振奋精神,另辟蹊径,从保护、恢复、弘扬、发展永城传统文化,留住记忆,留住乡愁入手,逐渐让永城人的一些美好记忆起死回生,决心将城关建设成再塑永城记忆,再放历史异彩,让现代与传统科学交融、相映生辉的文化新城。


市民政局 市融媒体中心 联办

来源:永城融媒(id:ycrmgv)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