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永城地名故事】从“虬龙沟”到“降龙河”、“黑鱼沟”与“张潭桥”、黄沟的传说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永城文化历史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永城地名故事】从“虬龙沟”到“降龙河”、“黑鱼沟”与“张潭桥”、黄沟的传说

转载 飘飘2023/09/07 11:53:1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永城融媒官V 作者: 132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从“虬龙沟”到“降龙河”

□ 刘正良


在永(城)夏(邑)交界处,流淌着一条自北而南的河流,这条河过去叫“虬龙沟”,后来又叫“降龙河”。名称的改变,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永城水利建设的发展变化史。


虬龙沟发源于虞城县利民镇西北部,废黄河南大堤南侧,东南流经虞城县北部、夏邑县中部,最后于夏邑县和永城市交界处汇入沱河。全长78公里,流域面积710平方公里。

历史上,由于永城地处河南省最东部,西高东低的自然地势,决定了上游虞城、夏邑诸水都要经永城而东流入海。其中,虬龙沟是上游诸县的主要泄水通道之一。

由于旧时永城排水系统不健全,除涝排洪标准低,每遇大汛,境内积水尚排泄不及,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往往越堤进入永城蒋口所辖各村,毁田伤人,对蒋口人民造成极大伤害。

每到此时,为求一线生路的蒋口人民往往集体上堤筑坝,防拒客水入境。排水受阻、积滞伤稼的夏邑人眼见排水不畅,了解情况后便集体持械上堤,破坝放水。一筑一破,永夏两县乡邻多次因此械斗。究其原因,两岸人民都把怒气发泄到边界排水沟身上,都称其为“虬龙沟”,视其为祸害人民的一条恶龙。

新中国成立后,永夏两县政府经多次协商,在商丘地区行政公署的调解支持下,达成联合治理虬龙沟的协议,对虬龙沟先后进行了多次治理。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商丘行政公署的主持下,虞城、夏邑、永城三县人民同时出动,打响了高标准治理虬龙沟的攻坚战。

这次治理,除按“五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的标准,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高标准验收外,土方疏浚工程结束后,又按“堤顶公路化、堤坡草皮化、堤脚林带化、管护设施规范化、堤身坚固完整化”的“五化”堤防标准全面组织了配套工程的建设。

土方疏浚工程验收时,时任中共商丘地委书记的刘玉洁同志亲临现场,饱含深情地说:“这条河过去虽有贡献,但更多的是增加水患,破坏永夏两县人民的团结,过大于功。这次治理以后,全面提高了防洪标准和沟河综合效益,我们要让它只为人民立功,再没机会犯错。这条‘恶龙’从此将被我们制服,今后就叫它‘降龙河’吧。”

从那以后,对这条沟的称谓,有时叫“虬龙沟”,有时叫“降龙河”。随着时间推移,“降龙河”这个名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保留下来的仍是“虬龙沟”这个名称。

“黑鱼沟”与“张潭桥”

□ 刘正良


在马桥镇东南有一条“黑鱼沟”,在酂城镇夏庄村南的浍河上有一座“张坦桥”(原叫“张潭桥”)。要了解这两个地名的来历及关系,就要说到张老汉父子四人为民除害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夏庄村南浍河里有一深潭,潭底藏着一条在此生长了数百年的黑鱼精。这条黑鱼精平时深藏于潭底,每年二月初二离潭觅食一次。所经之处,黑风阵阵,飞沙走石,刮房毁屋,伤害人畜。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深潭底,黑鱼精,二月二,把眼睁。下大雨,刮狂风,男女老幼不安生。”


当地一张姓居民,三个儿子均已长大成人。这天,张老汉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前面潭里的黑鱼精,已伤害咱们多年,咱们得想办法为民除害。你们说说用什么方法好?”


老大是个猎手,他率先发言:“竹签经油炸过快如利刀,咱们庄前庄后都是竹林,不如趁那怪物正在休眠时,咱们多找些人,多炸些竹签,从潭上同时扎下去,那怪物必死无疑。”


老二是个医生,接着说:“只要我提前配点毒药,撒进潭里,那恶魔二月初二醒来后必定饮水,何愁它不死!”


老三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听老大、老二说完,才慢吞吞地说:“你们的法儿都行,只要能把那个孽畜治死,叫我干啥我干啥。”


张老汉听三个儿子说完,胸有成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三个儿子连声说“好”。


爷四个计议已定,便按照张老汉的分工各行其是。


老三带人砍了许多竹竿,削成锋利的竹签,并用热油炸成焦黄色,又带着许多壮小伙抡锤打钎。


老二采买药料,配制毒药。


老大找来很多猎手,每天演练射箭。


春节刚过,他们便把毒药涂在竹签顶部,抹在猎人们的箭头上,把一根根竹签穿过水面打进潭上的淤泥里,又在潭口固定了许多斜向的毒竹签。


二月初一早晨,老大带着众猎手埋伏起来,箭头都瞄准洞口处。老三带着壮小伙们,各执一锤,站在洞口上的水里,一人守一根竹签。


张老汉见一切准备就绪,大喊一声“着”。小伙子们铆足力气,手起锤落,竹签同时扎下。尚在休眠中的黑鱼精疼痛难忍,在下面拼命翻滚,把身上的竹签全部挣断,然后“呼”的一声从洞底窜出。


黑鱼精窜出时,先是洞口的斜向竹签全部扎在它身上,头部刚从水底露出,张老汉大手一挥,喊了声“放”。众猎手数箭齐发,毒药箭头又射在它头上、身上。那怪物发出一声刺耳的怪叫,拖着一团黑云腾空逃去。


黑鱼精逃到马桥东南,毒、疼发作,一头扎了下来,很快死去,在落下的地方砸出一条深沟,人们就称作“黑鱼沟”。


黑鱼精死后,夏庄一带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张老汉又率领大家在黑鱼潭西修了一座小石桥,取名为“张坦桥”,预示着当地农民的日子从此“平坦”,乡邻们的心情从此“舒坦”。




黄沟的传说

□ 刘正良

很久以前,在现在黄口镇境内的浍河北岸有一个小村庄,零散分居着黄、高两姓几户人家。



黄家有一个姑娘叫“黄丽”,人如其名,天生丽质,文静端庄,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美人。


黄丽同邻居高大壮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常在一起捏小泥人、做柳叶笛,长大后互生爱恋,情意绵绵。黄、高两家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愉快地为他们敲定了婚约。


这天,大壮路经浍河边,远远听到许多孩子的哭喊声。大壮来不及多想,向孩子们哭喊的地方飞奔而去。


原来是邻居家的几个小孩在河边玩耍,其中三个孩子不慎落入水中,此时他们正在水里挣扎着。


大壮奋不顾身,一头扎进水里,快速游向落水的孩子。


大壮费尽全身力气,终于把三个孩子一个一个推向岸,当他把最后一个孩子推到岸边时,却因体力不支,沉入了水中……


待黄丽闻信后发疯般赶到河边,只看见东去的河水翻滚着浪花,却再看不到大壮的身影。


“大壮!”黄丽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呐喊,竟一头栽在河滩上。


待黄丽醒来,乡亲们已在下游找到了大壮的尸体。


从此以后,黄丽每天趴在大壮坟前,一待就是半天。由于连续几天不吃不喝,失去走动的力气,便日夜躺在床上,两眼直愣愣盯着房顶,偶尔有气无力地说一声:“大壮。”


黄、高两家老人心急如焚,暗自叹气、落泪。


这天夜晚,迷迷糊糊的黄丽突然发现屋外的空中飘来一团霞光,待霞光飘到床前,却是一位超凡脱俗的仙女。


仙女在黄丽床头站定后,边手抚摸着黄丽的额头,边亲切地说:“妹妹,我是嫦娥,大壮已去,说明你们的缘分已尽,你的人生还长,要珍爱自己、孝敬双亲,过好以后的日子。”


说话间,嫦娥将一个湖蓝色玉瓶放在了黄丽的床头,说:“这是月宫用的定神仙露,有提神醒脑、除郁解烦、强身美颜之效。你先用,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随一团霞光飘然而去。


黄丽一睁眼,原来是做梦。她下意识地往床头一看,竟真有一个湖蓝色玉瓶。


黄丽强打精神坐起来,拿起玉瓶看了又看,轻轻打开瓶盖,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鼻而来。


她试探性地抿了一小口瓶中的液体,顿感满口芳香,一股暖流从体内腾然升起,整个身体马上暖洋洋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正想再喝一口,忽然想起:“这么好的东西,我怎能一人独食,要让全村人都享受这神赐甘露才好。”


她想了一会,终于有了主意,把瓶中的仙露倒进碗里一点,留给爹和娘饮用,其余的全部倒入家旁沟中。


全村人同时闻到奇异的香味,纷纷循香到沟边察看。听黄丽说清来由,争相跑回家拿碗提桶,打取沟水饮用。


这消息不胫而飞,远近村民都赶来讨要仙露。


一开始,村民们让外村人免费品尝。后来,略收点碎银两。再后来,村民家家户户取水造酒售卖。


他们用沟水造的酒香气醇厚、香中藏甜、甜中透香、香甜适口、回味悠长,最受乡民欢迎,无论造多少都供不应求。


村里人因造酒卖酒都富了起来,有六户村民率先建起了造型别致的小阁楼。外村人便称这个村为“六阁楼”,后逐渐演变为“陆楼”。


陆楼人不忘黄丽姑娘的美德,便称那条沟为“黄沟”,称用黄沟水造的酒为“黄丽仙露”,后改为“黄沟酒”。再后来,汉高祖刘邦又赐此酒“皇”姓,遂名为“皇沟酒”。


据说,黄丽后来去了蟾宫,嫦娥出行时身边常带的那个天真活泼的小侍童,就是黄丽。


市民政局 市融媒体中心 联办

图片由永城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来源:永城融媒(id:ycrmgv)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